其他

巴黎恐袭幸存者:死里逃生后,要"更有意义"地活着

2017-11-29 晔文 欧洲时报内参


       

巴黎和塞纳-圣德尼省(Seine-Saint-Denis)“11·13”恐袭事件已经过去两年了,但是有三分之一死里逃生的幸存者至今没有重新开始工作,有些人选择了其它“更有意义的工作”。


他们曾经是制图工作者、网页制作人、导演、奢侈品行业的公关总监…...他们都三十岁左右,未来展现在他们面前。


但当他们突然意识到,一切都可能在某一天戛然而止时,工作的意义在哪里?


恐袭已经过去了两年,幸存者中有的人处于失业状态,还有的人开始在新的领域里接受培训或者工作,他们成了乐器制作者、糕点师、酒吧经理、病房中的小丑或精神医学研究者…...


法国广播11月26日报道,巴黎11·13恐袭幸存者Guillaume Valette在今年11月18日夜间自杀身亡。这名31岁的青年因亲历恐袭收到极大的精神刺激,但拒绝家人和社团帮助。自杀前,他一直在接受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专家的治疗。


不断回忆起恐袭,无法继续以前的工作


30多岁的Caroline Langlade曾经是导演。恐袭过去两年了,她仍然觉得“无法工作”,她苦涩而又无奈地说,创造性的艺术工作需要头脑放松,但她做不到。


           

Caroline Langlade在恐袭后发表的著作《紧急出口》。             


曾经是保姆的Maureen Roussel在经历了恐袭之后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记性变得不好,很难集中精力,疲惫不堪”。


对于经历过恐袭的急救人员、警察和服务员,工作让他们不断陷入对恐袭的回忆,难以自拔。


Serge Lauraine原是编程员,他的妻子曾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,但不幸在Bataclan的音乐会上被杀害。恐袭两个月后,他重新回到公司上班,但之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尼斯又接连发生新的恐袭,他再也无法忍受,于是辞去工作,并在失业期间学习了新技能,目前,他打算在新领域开始工作。


           

Serge Lauraine的妻子不幸在Bataclan音乐会上被杀害。              


原先的职业变得毫无意义


四十来岁的Valérie在恐袭后继续之前奢侈品公关的工作,“必须得好好抚养我的儿子”,她说道。但这位母亲还是不可避免地意识到“时尚和死亡是两回事儿”,她突然感到她的职业是荒谬且毫无意义的,随后便辞职了。


“别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”


恐袭幸存者维亚勒(Benjamin Vial)在自己的书中讲述了“如何在劫难后自我重建”的历程 。亲历“大屠杀”后,重回正常生活艰辛困顿。


据书中描述,他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下沉,失去了往日的习惯,抓不住自己一向赖以生活的习惯,以至于与他人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。首先,他必须与医生、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师会面,以及找到好的药物治疗,并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谈心。但这却不易的。之后,他成为治疗创伤的 “Life for Paris” 协会成员,这对他有所帮助。


“那是有盼望的,靠着合宜的医疗帮助及许多的爱,我们将来可以更好。但这需要花很多时间。这需要懂得倾听,别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”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

要向前走,这也正是维亚勒这本书的子标题所指出的——“生活继续下去”(VIE CONTINUE)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11月13日晚“已死”,之后的生活是“重生”


在经历了恐袭的伤痛后,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不会再和过去一样。医学博士、精神病专家Antoine Pelissolo说,“对于他们来说,11月13日晚上他们就已经死了,之后的重生带来大量关于‘意义’的问题”。


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学生露西从巴塔克兰剧院被救出,之后却经历了痛苦的重生过程:“我不知道一切何时又会再重来”。在法国《解放报》的帮助下,她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

事发一个月后,还会经常有人问她,“你还好吗?” “还行,凑合吧。”她答道,“好像一切都停止了。我试着走出阴影,让生活继续;我不断问自己 ‘我现在该做些什么?又想做些什么?’” 露西似是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。“别人都已走出了恐袭的阴影,但我却一直深陷其中,不能自拔。”


重新找到意义的所在


另一位精神病专家François Ducrocq认为,经历过恐袭伤痛的人会变得更加重视理想和生命。


那些曾经在大城市受过教育的人,带着行李来到巴黎,面对现实不得不妥协,从事着一份和儿时梦想不同的工作。然而,恐袭“尖锐地”把他们唤醒,让他们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。


           

“11·13”恐袭事件后的其中三位幸存者Lydia、Samuel和Maureen。他们感谢通过社交网络认识彼此,尽管是因这些悲伤的经历相识。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


恐袭后,Maureen Roussel意识到“不要陷于回忆中,应该活在当下”,她打算做一份更有意义的工作:研究精神医学。还有的人在恐袭后成了在医院工作的小丑、酒吧经理、弦乐器制造者、蛋糕师傅。大部分人都不会再从事“能赚大钱”的精英职业,他们会选择可以带来重生、带来愉悦的工作,他们希望治愈他人、给他人带来欢笑,或实现儿时的梦想,哪怕收入并不多。


只有“重生”,才能忘却伤痛。


(欧洲时报/ 晔文 编译报道)


编辑:Ruixue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